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新闻

达日牦牛肉闯进大上海

2022-02-21 17:09:32 | 来源: 达日发布

    达日县距上海市一千多公里,海拔落差4000米,在经历了一次“漂洋过海来看你”式的旅行后,这个秋天,达日牦牛肉成为了上海外滩一家餐厅的食材。

    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传统畜牧业是达日县的支柱性产业。

    在上海的餐桌上,达日牛肉以多种面貌,呈现出了不同的精彩,煎炸烹煮的过程中,达日牛肉以其肉质紧密,肥美丰腴的口感,成为了上海食客的新宠。

    智慧牧场引领达日牦牛产业发展

    达日牛肉究竟具有怎样的魅力,让它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餐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这一切还要从达日独特的自然环境说起。

    平均海拔4200米的达日县,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优质的地区之一,山青水碧,牧草丰美的自然环境,赋予了达日牛肉优良的品质。

    然而,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原因,达日牛肉一直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达日县的传统畜牧业,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这样的局面直到2020年,才得到了改变。创办智慧牧场是达日县委县政府的一次重要创举,是通过集约化形态,对传统畜牧业升级改造,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初冬的暖阳下,1000头牦牛在草场深处悠闲漫步,它们体形壮硕,姿态雍容,黑色的大氅上,看不到星点杂色,它们中的很多牦牛,担负着振兴达日畜牧养殖的重任,1333公顷优质草场,让这些牦牛拥有了足够的休养生息的空间。

    达日县共有9乡一镇33个行政村109个牧业合作社,长期以来,牧民们养殖的牲畜一直处于自由贩卖的状态。

    周杰说,在长期放养的过程中,达日牦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品种退化的情况,牦牛的体形越来越小,抗疾病的能力越来越弱,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收入。

    为了改变这个局面,达日县农牧局和青海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达日县畜牧业特色的发展创新之路,也就是这个时候,创建智慧牧场的想法,浮现在了达日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的脑海中。

    “我们首先从全州范围内甄选购买了1000头品种纯正的牦牛,这些牦牛成为了达日牦牛优质种质资源库。”周杰说。

    智慧牧场挑选牦牛的条件很苛刻,100头牦牛中,最终入选的只有两三头,严格的选种标准,确保了达日牦牛基因的优良。随后,达日县在全县范围内筛选出3000头体形较小、毛色不纯、不适合种群优化的牦牛,制作成深加工产品,投入市场。

    完成了这两项工作后,达日县又成立了县一级的牧业联盟和乡一级的牧业联社,全县所有养殖户和畜牧合作社在牧业联盟和牧业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下,实行牲畜集中配种,从而达到了优化种群的目的,达日县的传统畜牧业,在养殖关键“裂变”中,实现转型升级。

    草场质量是实现牦牛种群优化的基础。

    周杰说:“为了确保牦牛肉的品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牦牛都应该生活在牧场上。”

    可是,达日县曾经是我省草原退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如果退化持续,有可能成为达日县畜牧业发展的障碍。

    达日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贺文靖介绍,达日县可利用草场面积是140.85万公顷,其中重度、中度退化的草场面积为79.28万公顷,退化面积超过了全县可利用草场的50%。

    黑土滩和黑土坡是草场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果洛州科协主席凌文海说,草场一旦退化成黑土滩,最严重的时候寸草不生,不仅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还会成为新的沙尘源。

    达日县满掌乡曾是达日县黑土滩最严重的地区。

    牧民尖措说:“几年前,家里的草场一棵草都长不出来了,不要说牛活不了,就连老鼠都没了踪影。”

    没有办法,牧民们只得赶着牲畜远走他乡,到草况相对好的地方租用草场放牧。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让黑土滩重披绿装,2003年,达日县向黑土滩发出了征战的檄文。

    “县里的决心很大,一定要治理好黑土滩,还老百姓一个青山绿水的生活环境。”贺文靖说。

    200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一期工程、2013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二期工程,让达日县黑土滩治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其间,退牧还草和湿地保护等项目,也让达日县黑土滩治理成效不断显现。

    “在黑土滩治理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人工种草的方式,从最初的单一种植,到后来以草地早熟禾本科植物为主体的混种,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达日县的黑土滩蔓延的现象得到了基本遏制。”贺文靖说。

    大数据管理下的智慧牧场

    黑土滩治理成果的显现,增加了群众发展畜牧业的信心,达日县的牲畜存栏率不断提升,也成为了达日县创建智慧牧场的重要保障。

    在完成对全县牲畜的集约养殖、集中管理、种群优化之后,达日县还将利用大数据管理的先进技术,将每一头牦牛的基本信息纳入数据库,实现科学有序的管理。

    “购买达日牛肉的客商,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就能查询到购买牛肉的全部信息,让整个销售过程公开透明,让更多的人熟知达日县牦牛的生态畜牧业。”周杰说。

    预计今年有10000头牦牛进入上海市场,销往上海的牦牛肉,占达日县牦牛肉产量的70%。

    “目前,达日县已经出栏了7000头牦牛,70%进入了上海市场,所有进入市场的牦牛,都经过了严格的监测,确保上海人民吃上放心肉、优质肉。”周杰说。

    “县里制定的活体牦牛的销售价格虽然比牧民私下贩卖略高一些,但是依旧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周杰说。“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县上成立一家肉联厂,实现牦牛肉的原产地精加工。”周杰说。

    据预计,建成后的肉联厂每天将处理10头牦牛,肉联厂不仅实现了牧民群众牦牛活体的就地销售,还提高了达日县牦牛肉的附加值,实现牧民增收。

    生态修复和畜牧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根据相关规定,黑土滩治理三年后,便可以解封放牧,为了防止治理后的草场在放牧过程中出现二次退化,达日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巩固黑土滩治理的成果。

    在每年5月15日至6月15日牧草返青的时间,达日县实行复牧草场的全面禁牧,禁牧期间牲畜全部实现圈养,以确保草场长势。

    达日县还相继制定林草长制和生态管护员制度,2152名生态管护员活跃在达日草原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以林草长和生态管护员为中坚力量,动员牧民实施轮牧制度,以确保草场得到足够的休养生息。”贺文靖说。

    一系列的制度,带给达日县传统畜牧业广阔的发展远景。

    满掌乡有3个牧业村,草原退化最严重的时候,满掌乡牲畜存栏率最低的时候只有几千头(匹),如今已经发展到了拥有14036头牦牛和106匹马的生产规模,曾经远走他乡的乡亲们,如今又回到了故乡,生态修复和传统畜牧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让达日县的传统畜牧业在时代的感召中,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达日牦牛肉带着高原人的深情,远赴上海闯世界。

[责任编辑: 鱼昊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