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是青海东部门户,地处河湟谷地,担负着黄河、湟水河、大通河“三河”清水出城出省历史责任和坚守国家生态屏障政治责任。在“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关键期,海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政治担当,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重大政治监督责任,紧盯蓝天、碧水、净土,持续巩固发展“三山三峡三河”良好生态,监督保障党中央、省委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在海东落实到位、执行到位。
整体推进,健全生态环保责任体系。自全省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启动以来,海东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纪委监委决策部署,以开展祁连山南麓海东核心区38个矿山和262个问题图斑及非核心区图斑整治全覆盖式监督为切入点,在进一步细化护航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专项监督内容、监督措施、监督责任的基础上,紧盯贯彻落实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能耗双控及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湟水流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饮水安全、“三山三峡”绿化工程实施、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等八项重点工作,制定印发《海东市纪检监察机关2022年护航河湟谷地绿色发展监督工作方案》,确定监督重点、制定监督措施、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要求、限定完成时限,将专项监督纳入派驻(派出)机构“一对一”轮驻式监督、巡察监督和全面从严治党考核内容,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调研督导机制,健全完善纪检监察机关部门之间、纪检监察机关与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日常配合协作机制,督促职能部门落实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实行“月调度、季抽查、年总结”,全面织起了“监督+查处+通报+整改”一体协同监督网。
市级统筹,强化重点领域监督检查。紧盯重点,联合职能部门深入一线开展联合督导检查,对发现的“生态环保领域问题图斑整治跟进督促不到位、撂荒地复耕进度不平衡”等问题,向六县区下发《问题反馈通知单》,督促问题整改到位。至目前,全市已督促完成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11个方面41条问题整改工作,督察期间受理的信访举报件全部办结。跟进监督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有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全方位“体检”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44%,城镇污水垃圾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69%,“三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改善。围绕专项监督“蓝天保卫战”,督促生态环境、工信部门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清洁生产进行调度审核,积极申报大气污染防治精准管控、冬季清洁采暖等8个项目,对全市22家铁合金、碳化硅企业烟气收集问题排查整治,实现常态化监管。围绕“碧水保卫战”,对沿湟四县区污水处理运行排放及水质监测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整改民和、互助等县区污水处理厂设备老化,在线监测设备运行不匹配等问题。围绕“净土保卫战”,排查检查9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重点监管企业,督促整改问题7项。申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3项,涉及资金达5亿元,项目将惠及全市331个行政村。同时,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深入督导调研,协调省水利厅、市水务局,为民和、化隆县4个乡镇解决水源工程、灌溉设施建设资金800余万元。专项监督让生态绿色新海东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县区联动,形成协同高效监督合力。海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省纪委监委统一部署,既坚持总方略一致,又结合县区各自生态环境发展特征,突出监督重点,始终保持力度不减、步调一致。互助县建立县级领导联点包矿、乡镇和部门包干负责的重点区域生态整治修复责任体系,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全县撂荒地整治“五度”工作模式及监督保障工作在全市交流推广。民和县围绕黄河、湟水河,形成两河流域重要风光带和生态涵养基地,推进污水设施提标改造,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化隆县扎实推进“三清一改治六乱”,不断提升农村颜值,并对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的问题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全方位“体检”发现的问题整改工作进行清单式监督,压实整改工作责任。乐都区分析研判全区生态环境整治形势,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常委会专项汇报生态环境督察情况2次,召开督查反馈问题通报会,反馈整改问题165条,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反馈意见3次,联合区政府督查室下发督办通知4次。循化县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违纪违法问题专项治理协作机制,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项目,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巩固河湖“四乱”整治成果。平安区制定下发《海东市平安区区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方案》,对生态环保领域涉及的208个问题清单,开展交叉式监督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6个,如今的海东,已逐渐勾勒出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清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