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青海省海东市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获悉,截至3月底,海东籍人员开办拉面店总数达2.85万户,拉面从业人数16.9万人。一季度实现经营性收入40.26亿元、利润13.92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15.6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幅分别为1.0%、1.3%、3.6%,总体表现稳中向好。

海东民和:早晨从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开始

4月17日清晨七时三十分,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四千年喇家拉面店里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同行业的人从一碗热气腾腾的青海拉面开始全新的一天。

「高质量发展看青海」走进中国拉面之乡——青海化隆

4月15日,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绿洲生态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海高原工匠”拉面人韩玉龙为大家展示拉面绝技,面团在他的手中被塑造成各种粗细宽窄不同的面条。更令人叫绝的是韩玉龙拉的最细的面条可以在一个直径约两毫米的针孔内穿过四十余根。

【高质量发展看青海】民和:传承四千年的一碗面历久弥香

青海化隆:拉面穿针展绝活

始于化隆的青海拉面,经过30余年的传承与发展,走向全国。如今,青海化隆人在全国280个大中城市开办拉面店1.8万家,在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家开设拉面店100余家。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化隆县拉面经济实现利润36.9亿元,全县依托拉面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用海西的牦牛肉熬制鲜汤、贵德的小麦粉和面、循化辣椒和互助菜籽油熬制油泼辣子……3月7日凌晨4点,全国两会海南省代表团驻地,唐子晴和几位青海拉面人忙活起来。“这是第一次和海南代表团的餐饮团队交换服务,得将我们青海拉面形象展现出来。”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苏呼撒村党支部书记马世功所在的村是一个“拉面村”。苏呼撒村1200名村民通过在全国各地开拉面小店实现就业致富。据统计,该村村民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开设“拉面小店”367家,而马世功此前也曾是一名“拉面小店”店主。

拉面经济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在化隆人成功经营拉面馆的示范带动作用下,青海各族群众先后在北京、上海、大连、天津、杭州等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经营拉面馆。青海省委、省政府把“拉面经济”作为青海东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加以扶持,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

寻味中国|青海拉面:一碗有故事的面

4000年前,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一碗面,虽已风干,却凝结了先民的生存智慧。

1月5日,记者从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为促进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厅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拉面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技能培训、人才评价、行业评优工作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拉面产业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青海海东工会“爱心拉面”为灾区民众驱散寒意

21日午后,气温零下6摄氏度,在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一碗碗热腾腾的拉面为灾区民众驱散寒意。

守望相助,这份力量在灾情中温暖人心

震后不久,一顶顶蓝色、白色的帐篷在安置点支起来,物资也源源不断地分发下去,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人员赶到震区,受灾群众的心也慢慢定下来……

2002年,喇家遗址出土了一个碗,里面盛满了面条形状的实物。经科学鉴定,是喇家遗址先民用小米粉压制而成的面条食物。这个发现,让世界对面条的认知往前推进了两千年。这碗面的出土,也记录了4000年前生活在高原上的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

青海海东震区见闻:一碗爱心拉面温暖人心

拉面摊上店主马俊海一边忙碌着指挥工作人员,一边揉面拉面,他告诉记者:地震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他就组织店里的家人和工作人员把炊具、桌椅、餐具搬到街头为周边群众做起“爱心拉面”,早上七点钟就开始为群众提供免费供餐服务,一直忙碌到晚上八九点。

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根据最新出台的《关于促进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青海省将围绕原料生产、汤料制作、辅料配制、拉面制作、冷链物流、卫生防疫、服务质量等,加快拉面产业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数字显示:青海省近20万人从事拉面经营,门店数量3万余家,拉面店遍及全国300多个城市。青海省拉面产业行业协会会长马丽萍介绍,如今,青海拉面店在其他城市开店的同时,也铺设了一部分大美青海特色绿色专柜,将青海土特产带出去,一方面增加拉面店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宣传青海。

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专场发布会上获悉:江苏和青海自2016年开始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双方在消费帮扶和劳务协作方面特色更加鲜明。青海做响“青海拉面”劳务品牌,目前已进驻营业11所高校和1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带动就业60人以上,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1400万元以上。

跨域矛调,“拉面人”背后的温情守护

海东市创新探索“枫桥式工作法”背景下的跨域矛调,为18万省外拉面大军树立起一道靓丽的法治“枫”景线,彰显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温情守护。

“面”对“面”——中国拉面与意大利面的隔空对话

寒风瑟瑟的冬季清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的一家拉面馆顾客盈门,人们用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开启新的一天。傍晚,在意大利历史名城佛罗伦萨郊外的马尼餐厅,裹满可口酱汁的意大利面让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近年来,海东市本着“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经济”的宗旨,着力在人才引领拉面产业提档升级上下功夫,从优化顶层设计、做好人才培育、强化政府服务三个方面点燃转型升级“新引擎”。

10月21日早晨,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海东市体育中心内人声鼎沸,一场饕餮盛宴即将“开席”——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吸引着八方宾朋相聚在河湟大地。

创意拉面IP为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添彩

“将彩陶纹样绘制于拉面餐具之上,塑造拉面小人IP形象,将餐具、礼盒赋予独特的吸引力与生命力。”这是青海大学师永仓团队的设计作品“青拉陶韵”餐具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

10月20日,海东市举办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选手理论培训会,来自全国32个省份72组参赛队伍、裁判员及裁判长共25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拉开了本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的序幕。

青海拉面“匠心”闪耀全国“竞技场”

秋日的高原,空气中透着丝丝凉意。10月21日,在青海省海东市体育中心,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以赛为媒 激发拉面产业新动能——历届省级拉面大赛回顾

全国的赛事,拉面的盛会。金秋十月,来自全国31个省72支代表队的高水平拉面人相聚河湟大地,献上一场关于青海拉面的盛宴。

青海省海东市能成为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的东道主,说明海东在全国拉面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中作出的贡献得到了全社会和业界充分肯定和普遍认可,可贺可喜。在此之余,如何以此为契机,将这一赛事打造成海东新名片,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从“4000年前的一碗面”被发现开始,海东致力于用一碗面讲好拉面故事,弘扬拉面文化,这碗4000年前的拉面无论是对海东拉面产业的规模、力量、档次,还是在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建设方面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10月20日至21日,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将在海东市体育中心举行。为了办好这场大型赛事,海东市各相关部门、县区扎实有序推进场地建设、风貌整治、志愿服务、安保维稳等各项赛事服务工作,以最佳状态迎接大赛的到来。

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开赛在即,这意味着中国拉面产业从青海层面“自我较量”跨入了在全国范围“对决天下”的新时代,开启了“国”字号赛事的序幕。

韩玉龙:一碗面里的传承与匠心

提到绣花针,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是线,在人们的想象中,无论如何都无法让拉面与绣花针挂钩,但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却有一个人,凭借精湛的技术,将40多根面条穿进了2毫米的针眼里,这种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上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批批怀揣致富梦想的海东农民开始走出大山创业,到省外开起了拉面馆。从“一口锅、两口子、三张桌子”起步,借助“亲帮亲、邻帮邻”的经营方式,海东人开办的拉面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并不断发展壮大。

拉面、下面、捞面、舀汤,半把蒜苗,再浇上几勺辣子油,不到5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化隆拉面就端到了客人面前。

今年以来,海东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四张金色名片,着眼工会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契合点,广泛组织开展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性的竞赛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

9月20日至21日,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将在海东市体育中心举行,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拉面产业技术人才,提升拉面产业整体形象,助力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访谈丨陈建宏:做好“一碗面”,解锁高质量发展新密码

青海拉面,是一碗面的故事。这一碗拉面,拉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也让“拉面经济”成为青海重要的劳务输出品牌,年产值上百亿元。站在青海拉面产业提档升级的关键发展期,该如何历久弥新,实现二次起跳?本网专访了青海省海东市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局长陈建宏。

“大家进来尝一尝化隆拉面,牛肉汤底浓郁,拉面筋道,保证你们吃了忘不了……”一声声吆喝从柬埔寨金边的一家“化隆拉面馆”中传来。

7月24日,青海省海东市区域公用品牌——“青海拉面”品牌形象店首店,在日月山高速服务区亮相授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化伟,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陈道霖出席发布活动。

记者从海东市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获悉,截至6月底,海东市新开拉面店246家,新增就业875人。其中,国外新开拉面店3家,新增就业15人,总户数达2.79万户,从业人员16.7万人;累计实现经营性收入79.37亿元、利润27.42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30.58亿元,落实拉面贷7840万元。

当我们还沉浸在梦乡中时,为生活奔波的拉面人却迎来了早上最忙碌的时段,熬制汤底、和面、准备食材,只见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

走,带你打卡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

6月15日,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今年以来,海东市依托“拉面之乡”独有的发展优势,积极应对三年疫情对拉面产业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将拉面经济作为全市特色产业品牌战略,统筹做好政策研究、品牌培育、产业促进、资金支撑、能力提升、服务保障等工作,持续擦亮青海拉面“致富面”“团结面”“幸福面”的金字招牌。

拉面技艺哪家强?来看青海化隆的这场比拼!

5月10日,青海省第四届拉面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开赛。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喇家遗址曾出土4000年前的一碗面条状遗物,被称为“世界第一碗面条”;30多年前,一批青海面匠走出大山,以拉面犒劳味蕾,创造百亿产值。

聚焦品牌与创新 青海省2023年新时代拉面产业发展论坛举行

为促进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9日,以“品牌与创新——青海拉面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的青海省2023年新时代拉面产业发展论坛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举行。

一碗高原拉面里的“奋斗气”与“幸福味”

清晨的黄河水面上,雾气还未散去。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的街头小店里,几口大锅热气氤氲,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拉面端上桌来。

5月10日,青海省第四届拉面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将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中心广场举行。

央秀白玛说青海丨“一碗面”创造百亿元产业奇迹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青海大力发展“拉面经济”,闯出了一条西部地区向贫困宣战的创业之路。如今,“拉面经济”已成为青海重要的劳务输出品牌。

全球连线|从高原走向世界的青海拉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生活在海东市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因拉面产业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月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赴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深入一线察民情、听民意,解难题、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奋进的春天丨青海海东拉面产业实现首季“开门红”

“春风”解人意 拉面老板马撒俩贷款记

时值中午,正是用餐时间。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留新一路的西部金穗牛肉面店内,就餐的顾客满满当当,一片忙碌红火的景象。

穷则思变。凭借着拉面手艺,上世纪90年代,山根村人开始走出大山,出省务工挣钱。

一碗香喷喷的青海拉面,一罐爽口的民和软梨饮料……每到中午时分,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政府机关食堂的青海拉面供餐窗口就会排起长队。

今年以来,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科学调研分析研判,加强运行调度,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全力推动一季度“开门红”。

青海拉面受欢迎!人大代表排队品尝

三月春风暖。又是一年春季到来,劳务市场开始活跃,随着就业“春风行动”的陆续开启,各种“岗前培训”也如雨后春笋。

经过多年打造,“化隆拉面”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的一个响亮品牌,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县域拉面经济产业发展,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与县内金融机构联系协调,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

冬日的雪花覆盖了渐渐沉睡的大地,但明媚的阳光却照亮了村民渴望学习一项技能,走出大山去创业的心。

2022年以来,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体旅游局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工作布局和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精心部署,狠抓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及文体旅各项工作,取得了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新局面。

一碗青海拉面,唤醒冬日味蕾

30年,青海“化隆牛肉面”品牌响彻全国、浓缩成五大餐饮集群。11万人、1.8万家全国拉面店谱写出年拉回135亿元的壮志豪情,造就了一批较为罕见的“拉面村”“老板村”“轿车村”“小康村”的生动场景。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小康面”里为民情

12月4日晚10时,化隆县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以下简称“品牌促进局”)党员活动室内仍灯火通明,眼下全国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正在不断调整优化,身在各地的化隆拉面人积极准备复工复产。

海东市化隆牛肉拉面师韩玉龙被评为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记者从青海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获悉:全国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京召开,大会宣布了劳务品牌工作全国赛获奖项目及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名单,其中,青海省“抢抓发展机遇 注重落实落地 全力支持全省劳务品牌发展壮大”经验做法获全国赛“带动就业”奖……

“以和为贵”固然是工作的初衷,但经过专业人士的努力,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达到定分止争的效果,才是调解的终极目标。作为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拉面巡回法庭”的特邀调解员,马乙拉四对此颇有心得:小纠纷关乎大和谐,调解员也可以有大作为。

中国拉面网抗疫保供显担当

自十月底西宁市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拉面网积极配合西宁市疫情防控工作,承担了六个社区、三个食堂、一个商会的物资保障工作。

人们形象地说,是汉族、土族群众种的小麦磨成了面粉,藏族、蒙古族群众养的牦牛熬成了鲜汤,撒拉族群众栽种的花椒辣椒做成了调料,回族群众用双手拉出了一碗碗致富面、和谐面、幸福面。

“青”字号劳务品牌年带动转移就业超40万人次

“青海拉面”“青绣”“枸杞采摘”……近年来,“青”字号劳务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记者25日从青海省人社厅获悉,据最新统计显示,目前,青海省已累计评选认定25个省级劳务品牌,年带动转移就业超40万人次,占青海省转移就业总人数的三成以上。

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 海东1人上榜!

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昂思多镇任党委书记的8年里,尹发旺走遍了全镇的角角落落,对乡情了如指掌。有一年在核验退耕还林统计表时,一名工作人员填错了一个数据,他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并且一口说出了准确数据。

近日,海东市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宣讲代表颜敏副局长通过视频网络会议形式,为2022年度“三项计划”试点示范项目全体师生,进行了“踔厉奋发,共筑千秋伟业”为主题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群科拉面特色小镇“特”在哪?

一座黄河岸边的小镇,因一种食品而扬名,别说是在青海,就算是在全国也是一个奇迹。实际上,这个奇迹由来已久——自上世纪80年代起,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拉面人纷纷走出大山,走出家门,走出省门,走出国门,用勤劳的双手拉出了一条“拉面产业”的悠长之路。

截至9月底,海东籍开办拉面店总数2.77万家,拉面从业人数16.6万人,遍布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重点的280个大中城市和马来西亚、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地区),拉面产业经营性收入99.24亿元,利润33.92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36.42亿元。

拉面人周军表示:“作为一名拉面人,我为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将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当作伟大的事业来干、把人民的幸福生活当作终极奋斗目标来追求而深深感动。今后,我将学习现代企业发展理念,把握市场,规范经营,打造化隆拉面新品牌。”

10月20日下午,海东市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领导班子带队前往乐都区达拉乡白崖子村,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暨推进“访民亲民惠民暖民”实践活动。

党的二十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把地方品牌产业打造成展示青海形象的窗口,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非凡十年丨聆听河湟谷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足音

民和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的一根面穿越时空,让“拉面之乡”连起古今文明;遍布河湟谷地具有指尖非遗之称的刺绣,让“青绣之源”惊艳世人;湟水河北岸的柳湾遗址4万多件彩陶的“彩陶故里”,让人一眼看尽千年彩陶流淌成河……

海东市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宣讲代表颜敏副局长在湖北省边疆少数民族就业服务站通过视频网络会议形式,为2022年度“三项计划”试点示范项目全体师生,进行了“踔厉奋发,共筑千秋伟业”为主题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青海拉面产业数字化平台项目由海东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华为、联通、邮储银行等多家企业参与,为青海拉面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打造的专属电子商务和社交服务平台……

4月13日凌晨3时,当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时,一辆满载30万元爱心物资的卡车昼夜不停地从黄河岸边驶向上海市松江区,将青海化隆籍拉面同胞和拉面企业共同捐赠的30万元爱心物资运到了上海。

近年来,青海拉面逐渐成为带动海东各族群众脱贫增收的龙头产业,广大拉面人融入所在城市,踊跃投身疫情防控,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宣传了海东形象,一批拉面人模范典型持续树立。

4月15日,一车车满载着海东人民爱心的价值203万的物资运送车从海东万纬物流园出发驶向上海,送去河湟儿女的深情祝福和战疫的“一臂之力”。

记者从海东市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获悉,截至5月底,海东籍人员开办拉面店总数2.77万家,拉面从业人数16.6万人,遍布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重点的280个大中城市和马来西亚、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地区),实现拉面产业经营性收入55亿元,利润18.81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18.57亿元。

你见过细如发丝的拉面吗?42根这样的细面竟能穿进同一个针眼……他的这一绝活,被列入了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名单。

从“化隆拉面”到“青海拉面经济”,再到“拉面产业”,不仅仅让海东众多群众脱贫致富,更是带动了一个城镇的发展。化隆县群科镇就是因拉面而声名鹊起,“拉面特色小镇”品牌的打造,更让它有了独特的魅力。

近日,记者从海东市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获悉,截至9月底,海东籍开办拉面店总数2.77万家,拉面从业人数16.6万人,遍布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重点的280个大中城市和马来西亚、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地区),拉面产业经营性收入99.24亿元,利润33.92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36.42亿元。

一大早,“拉面人”韩光远带着专门协助收购销售农产品的团队,驱车来到查甫藏族乡,找到正在地里采挖土豆的种植大户何有财洽谈收购事宜。

为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搭建协作共享平台,推动拉面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由青海河湟拉面产业运营有限公司牵头,海东市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海东拉面产业联盟成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动拉面产业提档升级,我省制定《青海省促进拉面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海东市相继制定《加快推进拉面经济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1号行动方案》等,以立法、政府规定等形式出台《促进拉面产业发展办法(试行)》,建设拉面数字化总部基地,成立拉面产业联盟。拉面人实现从“一炉火、两口锅、三个人、四张桌”到“一年打工仔、两年拉面匠、三年小老板”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海东市拥有注册商标97件、品牌店787家。

擦亮“拉面”产业金名片

30多年来,随着“拉面第一代”在全国各地艰苦创业、开拓市场,拉面让许多人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为了让更多的拉面人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海东市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让拉面产业登上全国展台。

近年来,中国拉面网作为连接拉面上游企业与下游个人的纽带,作为连接拉面产业与其他二三产业的纽带,作为连接拉面与外界的纽带,客观真实地见证了青海拉面发展的十年。

在上海市,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千里之遥的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他们有共同的身份——拉面人。为了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勇做“逆行者”冲在抗疫一线,贡献力量。

海东拉面经济在经历了艰苦创业、规模发展阶段后,已迈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让牛肉拉面走出散小、低档的困境,成为海东市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